下文摘轉自【2003/04/12/ 聯合報台商意見/上海還有10年好光景/記者賴錦宏】

樸實的穿著,一口帶有台灣腔的國語,在假日的上海各樓房工地銷售現場穿梭。他就是1年銷售3000套住房,銷售額超過人民幣12億元的上海綠地集團銷售總監,來自台中的張永河。現年40歲,曾在太平洋房屋工作過6年,自己當過建設公司老闆,張永河的地產工作經歷可說十分豐富,幾波台灣房地產的起伏,從推案、規劃產品、銷售、清盤各個環節都親身經歷過。

九二一大地震後,台灣的房地產面臨挑戰,建築業發展空間受到擠壓,張永河於是思考到對岸工作。1999年5月,張永河到廣州一個香港人開設的地產公司工作。在2年的工作時間裡,他對大陸房地產市場有了充分了解,並主持一個在大陸第9屆全國運動會會場旁13萬平方公尺樓盤的銷售,結果全部售完。由於和香港公司的理念不同,他開始尋找到上海工作的機會。

去年6月,上海最大的地產公司綠地集團為擴大營業、提升銷售品質,跨海來台灣招考人才,張永河在400多人之中脫穎而出,與另3位台灣人、1位香港人,通過初試後被通知前往上海複試。最後只留下2位台灣人,分別擔任總監工作。不過,另1位台灣朋友,因個性較有稜有角,與其他人相處不睦,2個月後離職。

在上海最大的國有地產公司擔任銷售總監,張永河表示,「上海人是很驕傲的」。許多境外幹部進了國企,常常表現出「你們這種做法都不行,看我的,要按照我的這個思路,才能達標」,這種姿態和做法,通常最後都是碰壁。上海人心中想「你也只不過是個打工仔」,根本不理你,更不配合。有的甚至想「一定是台灣混不下去了,來大陸賺大陸人的錢」。

張永河認為,銷售是要打團隊戰,不能強調「個人主義」,更不能用強勢領導。台灣幹部不能用台灣的風格來領導。他強調,在做事方面務必要求「本土化」,從做事方法、生活觀念、食衣住行都要取得認同。但工作理念和眼光,則要用台灣高度,甚至是世界高標準的規格,讓公司業務不斷提昇,「創造自己更大的被利用價值」。


下文係節錄自 商業週刊【第799期/領導混亂與信心上升正淬煉中國/德勤企管大中華區總裁沈達理看大陸/

台灣的企業該如何掌握,或運用中國這一批新興起的年輕知識分子呢?】最近我們將一位台灣幹部調往大陸。他過去後,上司是大陸人,許多資深同事也是大陸人,而他的薪水也比他們要低。因為他對這個市場其實還不熟悉,所以他的待遇不可能比他們高。不過他是一個思想非常開放的人,所以他能接受這樣的事實。只要你有開放的胸襟,你在大陸就會有很多的機會。

大陸台商廠工作暨旅遊經驗談
http://www.wretch.cc/blog/sunchaoyi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unchaoy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