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頭檢視人生過往,發覺自己的領導統御方式由年輕時的「黑臉包公」慢慢趨向於「白臉包公」、由「指責」轉向「指導」、由「威權」轉向「威信」的體恤性領導,讓管理與業績能夠平衡,讓勞資雙方皆能雙贏。此種轉變是在台灣的「公、民營」企業所慢慢磨練出來的,然致大陸台商廠就業後,此種領導方式卻面臨很大的考驗。考驗你的不是陸幹,反而是台幹階層。試舉一事例如下:

筆者剛到一新廠,於上班時間坐在冷氣辦公室的時間寥寥可數,絕大多數的時間都是在業管的車間實施走動式管理。而無論是面對台幹、陸幹、或是大陸籍員工,筆者皆面帶笑容,逢人問早道好說謝謝,看到好的即刻讚揚,見不好則採問問題的方式尋求解決的創意。某日筆者在車間走道碰到該「○○部組長」(陸幹)時,雙方禮貌性的寒喧了幾句話。哪知道當天晚上該○○車間的經理(台幹)即斥責筆者不該說他的「員工好」,弄得筆者當場愕然。

事後,實際負責公司運作的年輕經理則認為筆者不應該對大陸員工面帶笑容,更無須實施走動式管理,只需要坐在辦公室內、每天定時召開會議即可。筆者私下向陸幹打聽後方纔得知,該○○部門的台籍經理與部屬不合,是故只要與其部屬交談者,該位台籍經理就會將你視為敵人。沒想到「不是同志就是敵人」這句話卻在此地由台幹的身上體會到了。

一週後該○○部門的○○師傅集體辭工。事後筆者於台幹會議中婉言建議「管教互助」一事,遭致實際負責公司運作的年輕經理「怒斥」後。筆者即「識相」的再也不過問該等情事,然看到陸幹們「來來去去」的流動率不斷的情況下,也只能「搖頭嘆氣」而無權以領導統御的經驗來協助。

美國國務卿鮑威爾在其自傳《我的美國歷程》中有段文字中曾論及:在每一個成功的軍事組織裡,我猜想每一個成功的企業也是如此,都會展現不同的領導風格。在上位者若是不能展現這種特質,擇圍繞在旁的人必須要懂得補遺。如果在上位者只有夢想,那麼他需要一名左右手來強化他的概念。組織裡有了夢想家及左右手之後,還需要一位「牧師」來軟化對別人執拗的需求。

寫於2003年2月
大陸台商廠工作暨旅遊經驗談
http://mypaper1.ttimes.com.tw/user/chaoyisu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unchaoy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